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已在悄然中涨价,随着国内新季玉米收获季节的来临,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如何?我们不妨从新季玉米市场的供需形势来进行分析和展望。
玉米价格在悄然中涨价
近期,国内玉米市场逐渐从悲观情绪中走出,随着新季玉米上市时间可能推迟,翘尾行情已经发生。进入9月份以来,国内玉米价格稳中偏强运行。9月1日~8日,全国玉米周均价格元/吨,较上周上涨15元/吨。
从价格走强原因来看,一是玉米市场进入新陈粮交替阶段,随着库存消耗供应收紧;二是部分地区产量有减产预期,惜售情绪加重;三是饲料企业“双节”前有少量备货。
从短期价格走势来看,随着陈粮库存不断下降,贸易商挺价意愿强烈,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。从需求来看,受近期猪价回升影响,下游压栏和二次育肥现象增多,随着“双节”到来,饲料企业有节前备货需求。预计短期内玉米购销活动较强,玉米价格将稳中偏强运行。
新季玉米供需缺口仍存,但不应过分解读
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饲料用粮,由于近几年每年大约有10%左右的使用量需要进口,因此,玉米价格的走势在受国内供需关系影响的同时,也明显受国际市场的影响。
全球玉米供需形势展望
生产端,根据最新报告显示,玉米主产国美国和乌克兰播种面积均下降,而南美增加。从产量来看,预计美国玉米减产5%左右,乌克兰玉米减产15%左右,南美尤其是巴西产量尚未确定。
从需求来看,受高温干旱影响,欧盟继续下调产量预期,受此影响,预计/年度欧盟玉米进口量将达到万吨,成为本年度最大玉米进口国。
从全球玉米贸易量来看,预计本年度玉米出口将呈现出下降趋势,主要原因是乌克兰玉米出口大幅减少~万吨左右。
综上所述,/年度全球玉米供需呈现出偏紧格局,对国际玉米价格形成支撑。但供求关系和宏观层面偏弱运行冲突较大,目前西方国家通胀上升已经成其面临的首要问题,因此,未来一段时间,美联储及其它国家的央行必然还会继续加息,强硬的紧缩举措引发对经济衰退和明年全球经济明显放缓的担忧。
鉴于美元与大宗商品之间的反比关系,美元指数升至两年高点,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。因此,在加息周期,大宗商品价格存在长期向下趋势。
国内玉米供需形势展望
从供应来看,目前最大的争议在本年度的玉米总产量究竟会不会减产。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玉米受旱情等因素影响,存在减产预期,但从官方最新的产情披露来看,本年度仍为增产年,其理由如下。
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约占总产量的45%左右,春播以来,天气情况整体对玉米生长有利,除吉林地区因涝涨势偏差,存在减产预期外,其它大部分地区涨势明显好于去年,增产趋势明显,尤其是黑龙江,单产增产幅度预计在6%~7%。
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9%,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玉米生长,今年玉米产产量有望实现恢复性增产。预计产量在万吨左右,和上年相比增加万吨。
西北地区玉米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3%,今年整体旱情明显较轻,也存在增产趋势。
南方地区玉米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3%左右,今年受高温干旱影响,受灾面积在万亩左右,仅占南方播种面积的10%,全国播种面积的1.7%,总体损失有限。
总体来看,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万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玉米种植面积,但受去年玉米价格高企影响,玉米种植面积减幅有限,西南和西北都有扩产趋势。从总体受灾面积来看,受灾严重面积占比不到总播种面积的20%。因此,预计本年度国内玉米种产量在2.75亿吨左右,和去年持平略增加万吨。
从进口来看,预计本年度玉米及替代品总进口量在万吨左右,其中玉米、大麦、高粱的进口量分别为万吨、万吨、万吨,和去年相比减少万吨左右。
从需求来看,饲料养殖方面,根据生猪及畜禽养殖周期,预计本年度饲料需求呈现出增加趋势,理论增长幅度在1.8%左右,对应的玉米消费同比增加万吨。从小麦替代性价比来看,由于小麦价格高位运行,在饲料中没有任何替代优势。工业需求方面,受疫情和经济偏弱运行影响,预计下年度工业消费压力仍存。
总之,从供需形势来看,如果后期台风对产量影响较小,产量持平或增产成立,产需缺口则不应被过分解读。因此,从价格周期角度来看,新年度玉米价格大概率将保持稳定运行,下游饲用需求虽然有理论增加的可能,但会扩大玉米供应渠道来满足,预计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将在~元/吨的区间季节性波动。